米格-15战斗机布局与结构
1、米格-15战斗机采用了独特的机头进气设计,其机身上方配备了一个水泡形座舱盖,内部设有弹射座椅,以保障飞行员的安全。进气道内的隔板巧妙地将气流分成左右两股,流经机身中部靠前的位置,这里安置了后掠角达35度的机翼,带有四枚翼刀,为提升性能和机动性做出了贡献。
2、米格-15战斗机(俄文:МиГ-15,英文:MiG 15)由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设计的,米格-15战斗机各型机总产量超过16500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
3、毫米口径的枪弹只能在飞机上击穿一个小圆洞,而20毫米口径炮弹击中飞机铝合金结构后,可产生直径0.4米的洞,30毫米口径的炮弹可将战机机体打出一个直径1-5米的大洞。 面对美国战略威慑,苏联空军提出米格-15的主要对手还有美军B-29之类的战略轰炸机。
4、依据这些资料苏联卫国战争中最负盛名的雅科列夫设计局和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简称米格设计局)同时展开喷气式飞机的研制,分别利用德国喷气发动机和苏制飞机的机体,研制出雅克-15和米格-9喷气式歼击机。
我国空军各个时期的飞机说明(最好有图片)
歼七:歼-7型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装备规模最大的战斗机其中一个。该机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飞行性能好、轻小灵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技术特点,在中国海、空军战斗机装备体系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歼-7已于2006年停产。
歼-5,作为中国空军进步史上的首款国产战斗机,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里程碑。 歼-6,这款超音速战斗机的诞生,彰显了中国航空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是我国第一架国产的超音速战斗机。 歼-7,长期服务于中国空军,是我国装备数量最多的战斗机,其持续运行的时刻见证了中国空军的变迁。
歼5,作为中国第一种国产战斗机,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 歼6,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它的研制成功显著提升了空战能力。 歼7,长期服务于中国空军,是中国装备最多的战斗机其中一个,至今仍在使用。 歼8,被誉为中国第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它的设计对后续战斗机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米格-15战斗机生产次型
1、米格-15战斗机家族系列丰富多样,从原型I-310开始,进步出了多个型号以满足不同作战需求。第一型单座战斗机是基础型号,随后出现了米格-15P,它是米格-15bis的单座全天候拦截机,为了安装雷达,它去除了37航炮,只保留了2门23毫米口径航炮。
2、据统计,米格-15战斗机各型机总产量超过16500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
3、米格-15是一种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1946年开始设计,1947年6月首次试飞,由于第一架原型机制作粗糙,第一次着陆就机毁人亡。第二架原型机重新设计,12月首次试飞成功。1948年6月投入生产,并成为前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据统计,米格 -15各型飞机生产总数超过了16500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
4、米格-15战斗机(俄语:МикоянМиГ-15,英语:Mikoyan MiG-15,北约代号:Faggot,中文:柴捆),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